新民大街,北起解放大路、南至新民广场,全长1445米、宽58米,承载着历史荣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2年入选第四批),曾因院落封闭、风貌待整、景观不足、文化活力欠缺等问题,难以满足当代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需求。
项目改造前
2024年7月,省、市将其列为重点城市更新项目,迎来蜕变契机。我公司联合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及北京、成都等国内顶尖设计团队,秉承“保护第一、文化引领、开放共享、以人为本”原则,历时一年精心设计与建设,终令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华彩绽放,蝶变新生。
项目聚焦“市政、院落、建筑”三大维度精准施策,匠心再造,赋予街区盎然生机:
一、市政提升:以人为本,绣花功夫织就精致街景
1、人行体验焕新: 人行道统一拓宽至6米,铺设质感板岩文化石,步道砖缝播撒草籽,既保留原始石材肌理,又让步履间感知自然脉动,彰显对历史文化与生态的双重尊重。
2、空间清朗有序: 迁移整合水、电、气、热等可迁检查井于人行道外,集约地下管线,大幅削减冗余井盖,显著提升步行舒适度与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3、设施智慧集约: 采用新型节能灯具,创新打造多功能智慧灯杆,整合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监控、路牌等,风貌优化与效能提升并举。
4、细节彰显温度: 特色公交站亭、凹槽收水立缘石、异形雨水口、偏心圆树篦、井盖“署名编号”等精微设计,以“绣花功夫”雕琢民生幸福图景,成就温暖人心的“民心工程”。
二、院落提升:拆围透绿,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1、开放共享空间:拆除围墙,疏枝透景,沿线释放4.5公顷绿地,新增13处“口袋公园”,将昔日的“深宅大院”从“凝固标本”转变为“可触摸的生活”。
2、景观品质跃升:新增景墙巧妙呼应文保建筑色彩与样式,诉说着对文脉的尊重。同时新建中分带木栈道,丰富沿街绿化层次,增设可充电休闲坐凳、艺术花箱,精心营造舒适宜人的街区环境。
3、历史触手可及: 新建AR实景导览牌,通过扫码聆听百年建筑故事,让每一次漫步成为沉浸式历史课堂,深度唤醒街区文化基因,让历史文脉融入日常,赋予街区漫步更深厚的精神底蕴。
三、建筑提升:活化利用,注入时代新活力
1、修旧如故,赋能新生: 在严格保护历史风貌前提下,引入便民服务、文化创意、艺术展示等多元业态。
2、场景营造,烟火升腾: 打造特色商业、文化体验等消费场景,既厚植文化底蕴,更聚拢人气,重现街区活力与市井烟火气。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原长春日报社)项目改造前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原长春日报社)项目改造后
新民大街的焕新,远不止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更是一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 如今,她以“城市客厅”的开放姿态,热情迎接八方来客,成为展示长春魅力的重要窗口,亦是市民乐享休闲生活的理想之所。这条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街道,正以崭新的面貌,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