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仪式,交研中心配合建委、交警开展了开街活动期间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研究工作,从交通组织优化、停车供给、警力部署等角度开展了系统研究,有效保障了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仪式的顺利开展。
一是优化组织。活动期间,新民大街禁止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相交道路中仅清华路、隆礼路、桂林路口允许车辆横穿新民大街,沿线公交调整通行路线。先期制定并实施了万宝街、清华路恢复双行、解放大路建设街和新疆街口解除禁左限制、解放大路新民大街口设置可变车道等29项交通组织优化措施,确保了街区交通运行平稳有序。同时在街区设置了应急专用通道,全力保障紧急就医车辆通行顺畅,最大限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调整后周边交通组织图
二是警力部署。所有关键路口、重点路段、拥堵区域均部署警力值守,共出动警力793人,警车61台,摩托车49台、清障车7台、无人机2架,设置固定岗点167处,利用96处视频点位和13处高点球机对重点街路进行视频巡查,有效分离人车冲突,充分保障行人安全的同时,车辆也能够有序通行。
三是外围交通管控。在外围关键节点通过信号联调联控、警力现场调流等方式控制流量。按照“远调流、中疏导、近管控”原则,设置三层管控圈,部署6处外围管控点、14处远端分流点、18处近端调流点。制定了调流区“缓进快出”+管控区“绿波疏解”+中心区“场景定制”的信号配时工作方案。共计对22条街路76个信控路口设计了信号配时工作方案。对调流区自由大路、解放大路、延安大街、工农大路等12条街路的66个路口进行了管控策略再优化。对管控区新疆街、牡丹街、万宝街、清华路、隆礼路、桂林路等15条路总计30个信控路口的信号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侧重疏解方向,并辅以绿波,最大限度确保核心区内道路畅通。并增派7名专业人员负责实时调控信号配时,根据不同时段、路段的交通流量变化,实行远端分流、点滴放行、间歇式放行策略,灵活调整信号灯时长,保障道路通行顺畅,针对西部快速路车流冲击核心区的特性适时调度进行下桥匝道口封闭管控,尤其是工农大路、前进大街两处远端控制点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截流作用。并结合针对开街第一天路网运行情况,融合地图实时数据,进行动态分析评估,精准定位问题根源,连夜调整工作措施,确保交通管理方案与实际运行需求始终保持精准匹配。
周边信号控制方案
四是规范公交行人秩序。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公共交通活动期间调整保障方案。轨道1、2号线延长运营时间到23点,同步做好地铁口行人过街的规范和引导。配合新民大街封街,8条公交线路改线,6条线路运营时间延长到22点。交通执法以及轨道、公交、出租行业共派出活动保障人员350人,出动各类保障车辆280台,充分做好公共交通运行保障。
五是提前开展交通宣传提示合理。利用区域道路、地铁站、公交站点等处交通指引、交通诱导提示标志、新民大街周边61块交通诱导屏,发布开街交通管控道路信息,为广大市民顺畅出行提供指引,引导游客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减少了区域小汽车流量。
可利用诱导屏点位统计
交研中心全程参与方案研究,并配合交警、朝阳区等单位进行方案落实,有效保障了活动期间的交通运行效率。后续高德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活动期间,新民大街区域周末两天交通指数2.03,同比上周末2.08略有降低;车速15.4公里/小时,同比上周末15.27公里/小时略有提高,区域整体交通压力同比上周末略有下降,整体运行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