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伊通河宛如城市的脉搏,静静流淌,见证着岁月变迁。今年,一座横跨伊通河的景观桥惊艳亮相,成为连接回忆岛东西两岸的纽带,让长春市民又多了一处休闲漫步、观赏美景的好去处。这座桥梁的顺利贯通,凝聚着监理团队148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从桩基施工到钢结构吊装,从冬季混凝土浇筑到灯光亮化,监理工程师全程实施旁站监督,累计开展质量检查200多次,对进场钢材、混凝土等关键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设计理念:融合自然与人文
这座景观桥全长252米,宽3米,采用醒目的红色塑胶铺装,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灵动的丝带轻盈地飘落在伊通河之上。在方案实施阶段,监理团队每周组织监理例会,针对玻璃护栏抗风压性能、塑胶铺装耐久性等关键技术参数提出优化建议。特别是在艺术造型与结构安全的平衡上,监理工程师坚持要求对异形钢结构节点进行1:1实体放样,确保设计理念完美呈现。每当朝霞映照在桥面上,那抹灵动的红色不仅展现着设计之美,更凝聚着监理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功能便利:出行与赏景的完美结合
景观桥的建成,彻底解决了伊通河此段东西方向无桥梁衔接的问题。在功能实现过程中,监理团队采用"样板引路+实测实量"的双控模式。在桩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冒着零下15度的严寒,用仪器对标高进行复核,确保桥体标高准确;在灯光调试阶段,连续三个夜晚守在现场,对每个灯具的投射角度进行微调。如今市民们漫步桥上感受到的每一处便利,都凝结着监理人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精心雕琢:细节彰显品质
为确保设计方案落地,监理团队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指标。在钢梁吊装过程中,全程用全站仪进行精准定位,监理工程师全程旁站,确保钢梁安装误差在验收范围内,保证现场施工安全;在玻璃护栏安装时,采用激光定位仪控制每块玻璃的安装精度,偏差严格控制在2毫米以内;对每个不锈钢焊缝进行外观检查。正是这种对细节的苛求,才成就了如今令人赞叹的景观品质。
攻坚克难:冬季施工的胜利
当寒潮席卷长春大地,监理团队与施工单位并肩作战,共同攻克冬季施工难题。在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期,监理部实行24小时轮班制,每隔两小时就要测量一次暖棚温度,确保始终保持在5℃以上,监理工程师实测到场的每车混凝土温度,确保混凝土质量。最难忘的是春节前夕的那场暴雪,监理团队全员留守工地,冒着风雪检查每一处保温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这种坚守与担当,最终换来的是桥梁沉降观测数据全部优于设计标准的优异成绩。
如今,伊通河回忆岛景观桥已成为长春的新地标。每当看到市民们在桥上绽放的笑容,监理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倍感欣慰。在后续的运营维护中,我们将继续履行质量责任,定期对桥梁进行"健康体检",用专业守护这座民心工程的持久魅力,让这抹横跨伊通河的靓丽弧线,永远如星辰般闪耀,点缀春城的四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