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大学交通学院程永春教授及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张仰鹏院长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前往我公司,就装配式基层及长寿命路面等先进技术开展专项技术考察交流。我公司杜艳韬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及装配式基层技术研发团队参与交流。
此次交流旨在深化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项目实践深度融合,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吉林大学交通学院作为我公司重要技术合作伙伴和学术支撑单位推动了本次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广西交通科技领域的重要企业,长期专注于道路工程、桥梁隧道及智慧交通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我公司在北方寒区路面技术、装配化道路技术研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次南北技术交流,将成为促进区域间技术融合与行业进步的重要举措。
会议伊始,由科研项目负责人战宏宇做装配式基层成套技术汇报,技术发明人郭高作补充介绍。
吉林大学程永春教授率先发言,他指出“很高兴能看到南北双方技术研发精英齐聚,共同探讨‘装配式基层’这一极具前瞻性的技术方向。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装配式基层的本质,是将传统的‘现场湿法施工’转变为‘工厂化制造、现场装配化施工’的革命性范式转移。这不仅仅是施工工艺的变革,其背后涉及材料科学、结构力学、界面理论、智能建造与系统工程等一系列深刻的科学问题。展望未来,‘装配式基层’技术的发展亟需跨学科的深度融合。它需要材料学家、结构工程师、机械自动化专家和数据科学家的协同创新。我们吉林大学拥有强大的综合学科优势,非常愿意发挥学术桥梁和研发引擎的作用,与像广西交科集团这样具备强大工程转化能力的企业,以及像长春市政院这样拥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单位,共同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联盟。”
我公司杜艳韬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在致辞中首先对吉林大学及远道而来的广西同仁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讲话中重点介绍了我公司在装配式基层技术上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条件严酷,对道路基层的耐久性、抗冻性和快速维修提出了极高要求。这迫使我们必须跳出传统思维,大力发展装配式基层技术。我们通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和工程实践,在预制构件的材料配方、结构设计、接口技术以及快速拼装工艺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本地化的技术体系。这项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像搭积木一样修路’,能极大缩短工期,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并显著提升基层质量的均匀性和长期服役性能。我们认为,装配式基层不仅是应对特殊地域环境的方案,更是未来实现道路建设工业化、智能化的关键路径。展望未来,我们期待能与包括广西交科在内的全国同行共同努力,推动这项技术的标准化、模块化发展,降低成本,使其从‘示范’走向‘普及’,为全国交通网络的高效养护与升级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
广西交科集团张仰鹏对我公司的倾囊相授表示感谢,并阐述了此次北上“取经”的深远考量:“长春市政院在装配式基层和长寿命路面领域的前瞻性工作令我们深受启发。广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近年来交通量增长迅猛,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以及繁重的交通负荷对道路的承载力和养护效率提出了全新挑战。北方为解决‘冻害’而发展的装配式基层技术,恰恰为我们南方应对‘水损害’和‘疲劳损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在南方的推广应用潜力巨大,特别是在高速公路、机场跑道、港口重载路面、城市主干道快速化施工等场景。我们此行不仅是学习,更是寻求深度的技术融合与合作。我们希望将北方的先进经验与南方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共同研发适配南方气候与地质条件的装配式基层技术体系。未来,我们期待双方能携手攻关,共同拓展这一技术的应用边界,通过具体项目合作,为实现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此次交流活动成效显著,双方不仅深入探讨了技术细节,更就未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申报科研课题、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等达成了初步共识。在当前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此类技术交流活动有助于促进先进技术的跨区域推广,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为我国交通工程建设注入新动能。